当前位置:广东广州儿童医院 > 抽动症>

非药物治疗儿童抽动症

文章来源:广东广州儿童医院 发布日期:2020-07-13

  导读:抽动症又称秽语综合征,是一种以运动、语言和抽搐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和行为障碍。患儿不由自主地频繁挤眉弄眼、咧嘴、嗅鼻、摇头、耸肩、甩手、踢腿等等,喉中发出:“吭吭、啊啊”音,似清嗓子或干咳声,少数患儿不由自主地骂人或说脏话。多数患儿伴有多动症,他们往往记忆力减退,计算能力差,反应迟钝,性格急躁,学习困难成绩下降,严重者被迫停学、退学。感冒、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,严重可引发精神异常、强迫症等。

  该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、非药物治疗——心理行为治疗,前者并非人人皆须,但后者不可或缺。如果使用药物,从一线药到二线药的选择,从起始剂量、治疗剂量、维持剂量、到减量直至停药,务必遵照医嘱执行。非药物治疗更需监护人的配合、投入。

  阳性强化:监护人要帮助患儿树立信心,只要抽动有减轻,就应给予适当表扬和奖励。

  放松训练:以系统的方式轮换地紧张、放松某一肌群,通过反复训练,可使抽动症状减轻。

  消极练习法:在指定时间里(如15~30min) 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种抽动动作,随时间进展,患儿逐渐感到疲劳,抽动频 减少,症状减轻。

  自我监督法:患儿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,如抽动的次数、频 与环境有无关系等,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。》》》抽动症对孩子有哪些影响?

  认知行为治疗: 1.年幼儿童:由专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评估,制订出个性化训练方案,以提高患儿大运动、精细动作及身体协调性;进行视、听、记忆等方面训练,提高注意力、思维能力等。 2.年长儿:除了认知训练外,在心理医生指导下, 正确认识抽动症状,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,消除自卑感。

  教育: 是改善抽动症状、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。教育目标应包括患儿、监护人、老师以及其他与患儿有较多接触的人员,共同给患儿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、学习环境。教育方式:个体指导、口头讲解、书面卡片提示、电话咨询、科普宣传、专门网站等。

  习惯逆转训练: 即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发作,须循序渐进,逐步完成。!步,建立抽动的自我意识:患儿对着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抽动症状,发现症状、体验症状将要出现的预感;确定容易出现症状的场合。第二步,引入竞争性拮抗动作:对于运动性抽动,相反的对抗反应是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;对于清嗓子等与喉部发声有关的抽动,采用紧闭嘴,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以阻止发声性抽动的发生。第三步,持续矫正:回顾发生抽动症状的不良后果,以增强矫正的动力和决心;适当的社交暴露,去曾经常常发生抽动症状的场所参加活动,证实患儿有能力克服。第四步,假象性训练:针对一容易发生抽动的场合,想象自己出现抽动,以竞争性动作对抗,从而固化抽动的对抗性行为。

  韵律操练习: 一是对较轻的运动抽动效果好;二是学会深呼吸并控制呼吸节律,对发音抽动效果明显,关键是坚持练习,不要间断。每次10~15分钟,可安排在早晨起床后、午间、傍晚和睡前练习,一天3次以上。

  1. 深吸气同时,向两侧伸展双臂。

  2. 深吸气同时,练习直立——下蹲。

  【温馨提醒】儿童是祖国的未来,民族的希望。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,关系到每一位父母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社会的稳定,更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。 后真心地祝愿所有的家长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健康的孩子。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的疾病知识,请点击在线咨询

本站疾病常识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的诊断,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。
如有问题需详细咨询可直接进入在线咨询,专家24小时帮您答疑解惑。